【一线抗疫群英谱】“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定宇——与时间赛跑的钢铁战士
2022-06-13 15:49:39
来源:
调整字体
收治患者最早、重症比例高……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武汉
市金银潭医院广受关注。而院长张定
宇,无疑是其中备受关注的一位。身
患渐冻症的他,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始
终坚守一线,带领医院干部职工累计
救治 2800 多名新冠肺炎患者,其中不
少为重症、危重症患者,为打赢湖北保
卫战、武汉保卫战作出了重大贡献。
56 岁的“人民英雄”张定宇,就像
钢铁战士一般,冲锋陷阵、争分夺秒,
只为挽救更多的生命。
全力以赴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张定宇通
知科室负责人和医务人员全员到岗,
准备开设新的病区专门收治病人。同
时,紧急采购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
等设备。
此后一段时间,金银潭医院每天
都收治大量患者,几乎每隔一天就会
开出一个新病区。春节前夕,有 600
张病床的金银潭医院 21 个病区全部
改造、消毒、布置完毕,投入使用。
就在金银潭医院全力以赴投入战疫之时,张定宇的妻子在
武汉市第四医院门诊部负责接诊,不幸感染新冠肺炎;金银潭医
院副院长黄朝林也不幸感染,且是重症……张定宇却始终不下
火线,经常凌晨 2 点才躺下,
4 点就被手机铃声叫醒。
“那段时间,张院长以院为家,他在病区睡过,也在值班室睡
过。”金银潭医院结核病区副主任余亭说,每天晚上院长办公室
的灯光,让他在巨大的压力之下,感到踏实和安心。
身先士卒
大年三十晚上,两通电话让张定宇热泪盈眶:解放军医疗队
和上海医疗队数百人将星夜驰援武汉,直奔金银潭医院。
随着越来越多的援鄂医疗队到来,金银潭医院的医务人员
终于能稍稍喘口气,而张定宇却停不下来。“从病房改造、院感防
护措施到患者的具体用药和治疗,他都亲力亲为。”金银潭医院
新冠肺炎患者复诊办公室护士长李彩红说。
张定宇平时说话办事风风火火,疫情发生以来,他的嗓门越
来越大,脚步却越来越迟缓。有同事见他上楼很费劲,想扶一
下,但被他谢绝,“我自己可以走!”
一天,在病区主任见面会结束后,张定宇道出了实情:“我得
了渐冻症,剩下的时间可能不多了。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
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我们要用自己的生命保卫武汉!拜托大
家了!”他双手抱拳,深鞠一躬。
大家这才知道,从前年开始,张定宇走路愈发僵硬,不是因
为腿脚不好,而是身患渐冻症。患者通常会因为肌肉萎缩而逐
渐失去行动能力。
泪水模糊了大家的双眼。在院长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的带
动下,金银潭医院广大医务人员更加勇敢地投入医疗救治中。
除了常规疗法,他们还在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指导下,根据病情给
予患者多种疗法并辅以抗病毒、抗感染、抗炎等治疗,大大提高
了救治率、降低了病亡率。
科研战疫
“张院长来的这几年,是我们医院发展最快的时期。”在金银
潭医院重症学科带头人、ICU 主任吴文娟看来,医院在战疫中取
得的不俗成绩,跟张定宇这些年在医院科研和医师队伍建设上
的努力密不可分。
2013 年,张定宇调任金银潭医院院长。那时,金银潭医院
几年前由武汉市 3 家具有传染病业务的医疗单位合并而成,业
务比较单一,发展面临困境。“比起一般的综合性医院,我们装
备、能力都很特殊,是卫生健康战线的特种兵。”张定宇常常这样
鼓励大家。
张定宇率先引进高流量吸氧装置、ECMO(人工膜肺)等先
进设备,“医院每年免费提供 10 个 ECMO 套包给全省病人,会
诊费由我们出,只要求让我们的医护人员参加。”张定宇说,这样
的“实战演练”让金银潭医院一年多掏 50 万元,但保证有一支能
随时顶上去的战疫团队,张定宇认为很值得。
在张定宇的带领下,2017 年,金银潭医院成功通过原国家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并
开展药物临床试验工作;2018 年又和湖北省疾控中心一起组建
了耐多药病房,和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联合组建了博士后流
动站,开展临床和科研合作……医院的横向科研经费从 2017 年
的 400 万元迅速增加到 2019 年的近亿元。这些工作的开展,为
医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打下了坚实基础。
抗击疫情以来,除了做好医疗救治,金银潭医院的团队还
参与了由我国多个研究团队完成的新冠肺炎全球首个随机对
照药物临床试验,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新英格兰医
学杂志》。
如今,担任湖北省卫健委副主任、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的张定宇,仍坚
持 每 天 花 1/3 的 时 间 到 金 银 潭 医 院 工
作。他说:“我还想做更多的事情,必须
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