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汉正街道大事记(1949年-1986年)
2022-07-01 17:29:54 来源: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日,境域人民群众纷纷集会、游行,欢庆新中国诞生。
1950年1月 汉正街及周边街巷划归武汉市第二区(后于1952年6月改称硚口区)管辖。
1950年6月 武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宣布废除国民党时期的保甲制度。是年,汉正街一带少数私营工商大户归口于国营工商单位。三镇市场部分店铺组建复隆小百货批发商店。
1951年4月1日 中山大道硚口路至六渡桥地段公共汽车通车,同时禁止马车通行。
1953年1月 硚口区街道民主建政工作完成。今汉正街境内成立利济、三曙、老官、存仁、板厂、石码头、宝善、宝庆关帝9个街道人民政府。
1954年3月 街道人民政府政为街道办事处,为硚口区人民政府派出机构。夏,武汉遭遇百年未见的特大洪水,汉水下游位暴涨,长江武汉关水位最高达29.73米。汉正街沿河岸坡土质虚软,险象环生。武汉市和硚口区人民政府组织防汛大军,奋力抗洪抢险,历时近百天,终于平安度汛。
1955年12月31日 江汉桥建成并举行通车典礼。
1956年2月 境城内私营工商业户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个体经营者及手工业劳动者实现全行业合作化。
1957年4月 硚口区人民政府调整行政街道区划。其中,境内存仁街并入利济街,老官街并入利济街和石码头街,板厂街并入宝庆街。
1958年8月 硚口区组织10万人“大办钢铁”,境域内各单位抽调人员投人土法炼钢热潮。
1958年11月 三曙街并入宝善街。是年,汉正街条石路逐步改建为沥青路面,部分砖木结构店铺改建为楼房;谦祥益绸布店改建成百货商场,久康、源成彰等食品店合并为国营硚口食品厂;汪玉霞“为记”、“雨记”合并,改名为新华食品厂;大部分商店归口管理后迁出汉正街。
1959年3月 石码头街关帝街两个街道办事处撤销,分别并入宝庆街和宝善街。
1960年6月 硚口区推行城市人民公社化,境域内成立利济、宝庆、宝善3个分社。次年6月撤销分社,恢复成立利济、三曙、石码头、关帝、宝庆5个街道办事处。
1961年 中共硚口区委、区人民政府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恢复区内部分手工业合作社和个体手工业,允许部分原个体工商户从国营和集体企业中退出,单独生产经营。汉正街市场一度趋向活跃。
1966年6月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个体经营被当作“走资本主义道路”遭到冲击。汉正街市场内30%以上的个体工商户自动停业。
1966年12月 境域内各街道办事处纷纷更改街名,冠以“革命”色彩。利济街改称江汉桥街,三曙街改称反修街,石码头街改称大寨街,宝庆街改称大庆街,关帝街改称反帝街。
1967年2月 上海“一月风暴”波及武汉,各级政权机关受到严重冲击。境域内各街道办事处党政机构逐步陷人瘫痪。
1968年12月 境域内各中学毕业生响应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发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开始上山下乡。至1976年底,境域内共有2万多名初、高中毕业生上山下乡。至1978年,除极少数知青在农村安家外,其余通过招工等途径返回城市就业。
1969年 一些私下进行买卖的个体经营者,被当作“投机倒把分子”受到批判、处罚。有的甚至被遣送农村。
1971年5月 大庆、大寨两个街道合并为大庆街。至此,境域内设有江汉桥、红政、大庆、红路4个行政街道。是年,武汉市革命委员会批示市商业局,决定停止对个体手工业和商贩发证,对原有个体经营户采取“逐步安排出路”的政策,重新安排就业。至此,汉正街市场个体经营基本消失。
1979年9月 根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武汉市人民政府决定在全市恢复、发展个体经济,开放汉正街小商品市场。
1979年11月 硚口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在新安、宝庆、三曙3个街道进行恢复、发展个体经济的试点,核发了郑举选等等首批共103户小百货个体工商户的营业执照,允许他们在汉正街摆摊设点从事个体经营,汉正街因此成为全国第一个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体的小商品市场。
1981年10月1日 武汉市税务局硚口区分局对汉正街小商品市场个体工商户恢复征税。
1982年8月28日 《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的经验值得重视”的社论。同日,《长江日报》刊登题为“搞活管好小商品市场”的评论员文章。
1982年10月16日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在硚口区召开全国小商品市场武汉现场会。会
上,对个体户提出了允许批量销售、允许长途贩运、允许价格随行就市的宽松政策。"
1982年12月 汉正街小商品市场个体工商户发展到458户,全年销售额达1600万元。
1983年1月 国家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陶鲁笳视察汉正街市场。
1983年2月 根据武汉市人人民政府提出的“敞开城门、引客人室、储存服务”的政策精神,硚口区工商部门特许省内外个体工商户到汉正街升基巷、金庭巷、石码头正巷设摊经营。
1983年3月 汉正街个体工商户宗贤滔当选为武汉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成为全市第一位个体工商户人大代表。
1983年12月 硚口区工商行政管理局成立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管理所。汉正街市场个体工商户发展到911户,全年销售额达1.4亿余元,其中国营集体企业销售额1.1亿元,个体、私营工商户销售额3275万元。
1984年4月 硚口区人民政府成立汉正商业一条街管理委员会,对汉正街的经营税收、治安、交通、卫生等进行综合治理。
1984年5月11日 国务委员张劲夫视察汉正街小商品市场。
1984年7月9-13日 汉正街小商品市场举办首届大型商品订货会,成交额达1000多万元。
1984年8月26日 美国国务卿助理隆伯格一行3人参观汉正街市场。
1984年9月15日 全国第家城市信用社——汉正街城市信用社成立。
1984年10月5日 日中青年友好访华团一行700人参观访问汉正街市场。
1984年11月 硚口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对汉正街小商品市场个体工商户首次核发全国统一的营业执照,实行规范管理。
1984年12月 汉正街市场个体工商户达1129户。全年销售额达2.91亿元,其中国营、集体企业销售额2.1亿元,个体、私营工商户销售额8143万元。
1985年3月13日 参加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座谈会的近300名代表参观汉正街小商品市场。
1985年4月8日 《瞭望》周刊发表新华社记者杨正文采写的《小商品的河流汉正街》一文,全面介绍了汉正街市场。
1985年4月21日 国务院总理赵紫阳视察汉正街市场,商业部部长刘毅等随同视察。国家物价局局长成致平及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视察汉正街市场。
1985年6月21日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专题新闻(汉正街连接五洲四海》。
1985年7月26日 由武汉话剧院编演的4幕话剧《万宝街》首次在武汉中南剧场公演。该剧反映汉正街个体工商户勤劳致富的经历,歌颂中国共产党的富民政策。
1985年7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任重、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宋平先后视察汉正街市场。
1985年10月24日 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视察汉正街市场。
1985年10月 日本新闻代表团参观、采访汉正街市场。美国《华盛顿邮报》记者参观、采访汉正街市场。回国后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小贩盖起了新楼房》一文,介绍台属个体工商户王春枝的致富情况。
1985年11月 "著名经济学家薛暮桥等20余位专家学者视察汉正街市场,肯定了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
国家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安志文视察汉正街市场。"
1986年3月 "《加拿大周刊》发表记者南希,德海姆采访汉正街的专文《个体户的春天》。
世界银行代表团考察汉正街市场。"
1986年4月13-15日 汉正街小商品市场首届经济发展研讨会召开。
1986年7月 "加拿大广播公司记者雷平江摄制的汉正街市场专题片在加拿大电视台播放。
"
1986年9月11日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胡启立视察汉正街市场。是年,境域内企业开始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和厂长(经理)负责制。
 

小康分类

主管:武汉市委宣传部

主办: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