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岸区大事记(1949年-2020年)
2022-03-16 09:27:33 来源:
1949年10月1日,各界人民举行盛大集会游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12月9日,原第五、六区及第四区江汉路以东部分合并为第四区,武汉市第四区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1951年1月29日,“第四区各界人民抗美援朝代表会议”召开,成立第四区各界人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分会
1952年10月1日,全区以居民代表委员会管辖人口(1万~2万)为范围,建立街道人民政府,取代居民代表委员会,为区人民政府的基层政权机构。形成区、街两级人民政府体制,郊区为乡政府。
1953年2月16日,毛泽东主席在全国解放后首次来武汉市视察,19日接见交易街街长陈光中,详细询问街道居民生活、组织建设和民主改革等情况
1954年7月24日,江岸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1955年 当年,解放大道基本建成,全长23公里,最宽路段达60米,为江岸区第三条主干道。
1956年2月7日,武汉市人民政府在林祥谦、施洋等39位烈士牺牲的地方修建“武汉二七纪念馆”,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57年9月10日,武昌青山至汉口谌家矶的过江电缆铺设成功,是全国最长的过江(水底)电缆。
1958年4月3日,毛泽东主席视察惠济路老通城餐馆。
1959年6月10,球场街小学五年级2班学生、少先队员吕锡三为抢救两个落入黄孝河的儿童献出宝贵生命,年仅13岁,在全市各界引起强烈反响。
1960年12月1日,汉口无线电厂试制成功PIC—I型频率特性测试仪,为全国首创。
1961年1月1日 区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对“五风”(共产风、浮夸风、瞎指挥风、命令风、特殊化风)和“一平、二调、三派、四统、五献”进行初步检查和整改,全区开展反“五风”整风运动,大抓人民群众急需的炊事用具的生产。
1962年3月20日,第一列专门运输出口港澳鲜活商品的“751”快运列车由江岸车站始发深圳。
1963年2月7日,社会各界集会纪念“二七”大罢工40周年,毛泽东主席题写碑名的“二七烈士纪念碑”揭幕。
1964年3月1日,动员知识青年和居民上山下乡,全年共组织动员了1 784名知识青年和社会闲散人员参加农村、农场、边疆的建设事业。
1977年11月3日,江岸区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招生委员会成立,本年起恢复高考招生。
1978年8月7日,中共“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开馆。
1979年3月5日,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叶剑英元帅题写“八路军武汉办事处”门匾。
1980年1月29日,江岸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设立江岸区人大常务委员会。撤销江岸区革命委员会,成立江岸区人民政府。
1981年2月6日,京汉铁路总工会旧址正式对外开放。
1982年2月1日,中共江岸区委、区政府发出《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五讲四美”活动的通知》,全区开展第一个“文明礼貌月”活动,内容是全面治理“脏、乱、差”。
1983年,当年,为纪念“二七”大罢工60周年,邓小平、李先念、叶剑英、陈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为“二七”纪念馆题词。
1984年8月11日,周继红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二十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女子跳台跳水比赛中获得冠军。
1985年7月1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试行条例》,设立江岸区颁发居民身份证试点办公室,以一元街为试点,10月12日全区展开。
1986年4月28日,中共武汉市委在江岸区召开革命传统教育现场会,交流江岸区抓革命传统教育的经验。江岸区委决定将每年4月1—7日定为江岸区“中华英烈凭吊周”,作为革命传统纪念日,并选定有纪念意义的75处地方为“三史”(民族屈辱史、革命斗争史、建设成就史)教育基地。
1987年10月1日,武汉市人民政府命名武汉肉联罐头分厂、汉口蛋厂等33个企业为全市第一批工业品出口商品基地。
1988年2月5日,“二七”纪念馆落成开馆。湖北省暨武汉市各界纪念“二七”大罢工65周年。
1989年6月1日,全区开展“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热爱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四热爱”群众性歌咏活动,区委、区政府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先进集体”。
1990年 当年,全区组织专项整治,开展迎亚运、迎国庆活动。省爱卫会组织全省八市大检查,江岸区代表全市受检,以993.3分的优异成绩获“爱国卫生达标区”称号。
1991年11月1日,区委、区政府在滨江公园举办江岸区首届“金秋读书节”活动,推荐一批新书,宣传好的典型。此后,江岸区“金秋读书节”活动每年举办一次。薄一波、秦基伟、陈锡联、胡绳、贾志杰、钱运录、冰心、王蒙、高玉宝、莫言等中央、省、市领导和著名专家、学者、作家为此活动题词,新华社介绍活动情况。
1992年5月15日,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批准江岸区为全市城区唯一的股份制改造试点区。
1993年4月15日,原黄石路中学被武汉市教委命名为“警予中学”。国务院副总理、国家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会长康世恩为学校题写校名。
1994年12月1日,江岸区被省教委命名为“艺术教育先进区”称号。
1995年3月11日,区委、区政府召开表彰大会,对获“全国公安系统先进集体”的车站街派出所、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陆洪良、“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桂仁卯进行表彰。
1996年10月4日,江岸区被湖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列为全省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
1997年4月22日,江岸区通过国家科委专家组验收,获“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城区”称号;被批准为省、市社会发展综合试验区。
1998年11月1日,江岸区获湖北省98抗洪抢险斗争集体一等功。
1999年11月22日,国家科技部举办,江岸区委、区政府承办全国首次“城市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会议向全国发出《城市可持续发展江岸倡议书》。会后,江岸区被批准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成为湖北省唯一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2000年11月1日,中央文明委考察团参观百步亭社区、“二七”纪念馆、“八七”会址、黎黄陂路街头博物馆、江汉路商业步行街,充分肯定江岸区创建文明城区的经验。江岸区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明城区”。
2001年8月7日,中央文明办负责人在省、市委宣传部、文明办负责人陪同下, 考察百步亭社区创建全国文明社区示范点的工作。
2002年1月7日,百步亭社区被国家建设部授予“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为全国唯一获此荣誉的社区。
2003年7月1日,省科技厅、市科技局与中欧合作双方对江岸区申报中国—欧盟环境管理合作计划“武汉市江岸区旧城更新与改造”项目进行论证,并由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与中欧环境管理项目办公室批准正式立项。
2004年2月16日,江岸区被国家科技部授予“2001—2002 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先 进区”称号。
2005年2月4日,江岸区启动全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召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会议。
2006年9月15日,为迎接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和湖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的召开, 江岸区组织 2000 多名机关干部、中小学生、社区群众参加了汉口江滩举办的火炬传递活动。
2007年10月13日,全国第六届城市运动会江岸赛区火炬传递活动在汉口江滩 隆重举行。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沛、市体育局副局长王沈顺等市领导来江岸区参加了活动。
2008年9月27日,科技部下发通知批准命名江岸区为首批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
2009年9月4日 江岸区纪念人民政协成立暨多党合作制度确立60周年文艺晚会在汉口江滩三峡石广场隆重举行。
2010年1月28日,在全市发展改革工作暨重大项目表彰大会上,江岸区被市政 府授予“2009 年度市重大项目建设立功单位”和“2009 年 度市重大前期推进(策划)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011年2月10日,江岸区百步亭社区在农历小年当天隆重举行第十一届“万家宴”活动,并以8146道有效菜创吉尼斯“最多的菜肴展示(多场地)”纪录。
2012年1月11日,在2012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江岸区获得“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13年7月3日,江岸区获“全国法治区创建先进单位”称号,是全市唯一获此荣誉的单位。
2014年8月18日,由江岸区人民政府和《长江日报》主办的“重走中俄万里茶道”活动在汉口江滩举行启程仪式。
2015年7月1日,江岸区召开首届建筑设计和发展规划论坛会。会议邀请江岸区工程设计创意产业领军十强企业代表及部分高校学者,围绕“老汉口·新江岸历史街区的重生和未来”“江岸区生态资源的利用和绿色建筑开发”“历史文化风貌街区的保护”“江岸区建筑设计行业交流、资源共享”等议题展开讨论研究。
2016年12月21日,江岸区获得第四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称号。
2017年9月4日 美国能源部特殊贡献奖获得者、国家级产业领军人才程寒松教授领衔的湖北氢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科研团队正式注册落户金凰智汇科技产业园,这是江岸区首个国家重点能源产业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
2018年11月22日,国家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与江岸区签约揭牌,双方合作共建教育现代化实验区,标志着国家级教育现代化实验区正式落地武汉,填补了教育现代化实验区在中部地区的建设空白。
2019年10月14日,青岛路平和打包厂保护与再利用工程,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9年度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这是武汉首次摘此奖项。
2020年9月28日,江岸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隆重举行,150名抗疫先进个人、50个抗疫先进集体和25名优秀共产党员、15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受到表彰。

小康分类

主管:武汉市委宣传部

主办: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