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纪录小康工程大事记(1951年)
2022-03-15 16:55:48 来源:
2 月
23 日洪山区、挹江区和武昌县第九区召开代表会议,讨论东沙港(东湖、沙湖经青山闸合流入长江的要港)的治理问题,由于东沙港长期失修,全港淤塞,湖水难以流出,船只无法通过,两湖沿岸田地经常淹没,农民无法生产,结合农民群众生产救荒的迫切要求,经三区代表协商成立了疏浚东沙港委员会。委员会由挹江区区长张殿业任主任委员,组织民工 57826 名,历经半月的紧张劳动,圆满完成了任务,使三区受益田地计 11171 亩。
3 月
5 日 在市委领导下,成立郊区土地改革委员会。
9 日
市郊土改委员会召开首次会议,确定工作方针和步骤是:发动贫雇农,团结中农,开展反霸斗争,稳步进行,先搞试点。
4 月
17 日 在清匪反霸斗争中,洪山区武珞乡小河村在卓刀泉关帝庙召开了斗争大会,对该村恶霸地主、日伪汉奸何辉煌、何兴隆进行揭发和斗争。参加斗争大会的农民群众达 400 余人,上台控诉的 30 余人,会后将其送交武昌审判庭依法惩处。
5 月
7 日 区划调整后的第八区,下辖官园、武珞、莲溪、东亭、沙湖、永安、佛林、楠木、白沙、和平、解放、建设等 12 个乡。经中南军政委员会批准,成立中共武汉市第八区委员会,任命杜春业为中共武汉市第八区委员会副书记,任命汤化仁为武汉市第八区副区长。1952年 1 月汤化仁调离后,又任命董兴智为代理副区长,1952 年 3 月任命范正国为区委书记,1952 年 4 月任命王金标为副区长。区机关驻地,在武昌官园湾 1 号。
29 日 为满足武汉市人民的文化生活的需要,经中南军政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 33 次行政会议决定,将东湖地带划为武汉市风景区,面积约 105.5 平方公里,水面约 38.2 平方公里。
☆ 根据中央民政会议关于大城市的区为一级政权的指示精神,市委、市政府决定调整武汉市行政区划,撤销 7 个郊区,将汉口的岱山、惠济、长丰区合并为第七区(汉口郊区),汉阳市区和福城区合并为第六区,武昌的洪山、武泰、挹江区合并为第八区(武昌郊区),明确了区人民政府为一级政权机关。
☆ 武汉市第八区先后成立了区农民协会、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和妇联。
6 月
23 日
成立第八区土改大队。土改大队计有土改干部 94 人(由区、乡干部及农民积极分子组成),编为 3 个分队,分别下到楠木、东亭、解放等 3 个乡进行土改试点。
9 月
☆ 试点乡土改结束,建立贫雇农代表会,共没收土地 4054 亩,征收土地 8164 亩,没收、征收房屋 310 间,耕牛 615 头,家具 12754 件,衣物 4522 件,全部分给贫雇农,从而极大地鼓舞了农民群众的政治热情。
10 月
16 日 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第八区土改工作队进入和平、建设、沙湖、官园、武珞、莲溪、白沙、佛林、永安等 9 个乡,全面开展土改运动。在市委的领导下,土改工作队坚决贯彻执行土改工作的方针政策,充分发动群众,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孤立打击恶霸地主、流氓、地痞,分化瓦解富农、地主阶级。

 

小康分类

主管:武汉市委宣传部

主办:长江日报